巾帼不让须眉

张学民,女,汉族,49岁,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先后在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基准站、河北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工作,现任预测所地球电磁学与短临预测研究室主任。曾从事地磁台站观测、电磁学分析预报、电磁卫星工程、空间电磁应用等岗位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能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突出的业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被省地震局和预测所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年度考核优秀,为卫星电磁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先进事迹如下:

一、开拓进取、刻苦专研。该同志能贯彻落实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业务上,勤于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进入预测所工作初期适逢中国电磁卫星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面对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从下载数据开始,逐步了解、学习到最后真正开始科研工作,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开拓了地震电磁卫星事业在中国的应用发展。由于她的勤奋和钻研,业务知识得到快速提高,她用所学知识,带领研究室其他同事一起用心探索、研究和推广卫星电磁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为电磁卫星的立项后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磁卫星数据处理关键技术》获得2015年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三等奖。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批专业卫星电磁分析应用团队,发表多篇国际SCI论文,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为推进中国电磁卫星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密切联系国际前沿、发展国际合作。由于卫星电磁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和国际前沿性,对于科研人员的国际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2009年该同志作为中国地震局第一批“地震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人员赴电磁卫星的合作方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作访问学者一年,这一年的工作学习为中意双方的顺利合作搭建了桥梁,也为她自己真正走上国际合作的舞台奠定了基础。2010年回国后先后在中意合作项目、中俄项目中担任课题负责人,并连续组建了国际宇航协会(IAA)、国际空间科学学会(ISSI)国际合作团队,使中国的卫星电磁研究始终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中国电磁卫星事业发展保驾护航。2014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合作主持了亚太地区地震电离层监测应用项目,通过共享数据、分析算法、区域建模及圈层耦合模型等将我们的最新成果与APSCO成员国共享推广,期间2次组织青年科学家培训,项目实施效果得到APSCO管理层和中国航天局高度评价。2018年2月中国电磁卫星(CSES)成功发射,数据处理算法及科学数据质量受到国际广泛关注。2019年8月,她作为项目共同负责人(Co-PI)与目前在轨运行的欧空局磁测卫星SWARM团队共同在ISSI北京分部申请组建了国际合作团队,充分保障和推进CSES卫星的国际合作进程。这些国际合作活动和平台既充分锻炼了她的管理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对她的科研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注重团队培养、共同进步。她始终坚信一点,“在科研的道路上,一个人可以走的更快,但一个团队可以走的更远”。团队建设初期,成员来自不同学科领域,或者是刚毕业的学生,她不遗余力,共享研究成果,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团队个人特长,形成了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在科研课题的分配上,也尽量为她们争取专题负责的岗位,在组织国际会议时,为她们提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她们的学术潜能。有一定科研基础后,提供更多的机会,积极支持她们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国外访问留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每个人的科研水平,从而保留团队的国际先进化和竞争能力,截止到2019年,研究室成员中有一半人均有国外留学经验,除了新聘成员外均拿到了副研以上的高级职称,她们已成为团队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立足本职、推进跟踪应用。基于长期在地震监测预报台站、预报中心等一线工作的经验,在发展卫星电磁的同时,着力发展预测所地基电离层观测系统建设,从仪器购置、台站堪选、到台站建设、后续数据处理等持续跟进,保证科研从第一手资料抓起。基于预测所的业务工作,带领同事和研究生一起积极将地震电离层、热红外等新型技术引入地震监测预测行列,并加入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任务中,与研究室同事一起承担数据分析、地震应急、地震会商任务,将日常的科研与地震监测预测事业密切结合,为地震电磁学科在短临预测中的应用添砖加瓦。

五、放眼全局,推动学科进步。自2016年以来承担中国地震学会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一职,并进入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技术管理专家组,在发展自身科研的同时,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一重,但她从不抱怨,积极主动沟通,乐观面对,为学科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心力。通过积极参与学科组工作,了解学科发展难点,在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时着重提出和推广先进观测技术,并广泛邀请国内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到会讲学,提高监测预测一线同志的理论水平。并与近似学科其他学会密切联系,在他们会议时设置专题活动,加强地震系统电磁学科成员向外交流和发展的能力,有效规避限于行业内部的交流模式,不断激发学科进步的活力。

六、作风严谨,清正廉洁。张学民作风优良,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关心职工,团结同志,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以身作则,分担困难任务,为同事作出了表率。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群众利益,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