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为大,全身心投入国家地震事业

陈志同志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体地球物理专业。主要从事构造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及活动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成因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北天山活动构造带、环鄂尔多斯活动构造带、首都圈地区及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均开展过构造地球化学地震监测及流体地球化学基础性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报专项项目、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横向课题10余项,在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国际SCI论文。

一、爱岗敬业,舍家忘我。

陈志同志自工作以来,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不迟到早退,工作任务重的时候,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另外,该同志具有多年野外构造地球化学野外流动采样及观测工作经验,每年的野外工作时间均在4个月以上,节假日也基本都在野外度过,和家人团聚的时间较少。正是家人的默默支持和鼓励也给予了陈志同志强大的动力,才使得他多次深入新疆戈壁、鄂尔多斯荒漠、川滇深山和首都圈核心区段,开展野外考察和测量工作,获取了第一手宝贵资料,为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地震活动带未来地震趋势研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崇尚科学,勇攀高峰。

科学技术是引领单位发展的第一动力。陈志同志在地震地球化学监测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道路上一直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他扎实肯干,善于思考,锐意创新,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新性和主动性,为单位地震监测预报事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构造地球化学手段是地震监测预报新的生长点和领域,具备发展潜力,构造地球化学监测系统的建设将稳步提升中短期地震预测能力,对最大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构造地球化学观测和机理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活动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异常成因机理认识不足,在构造地球化学场的连续观测方面缺乏系统的实践和事件检验。在系统掌握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陈志同志攻坚克难,信念笃定,通过在我国北天山、环鄂尔多斯、川滇实验场和首都圈等地区的活动构造带开展大量的构造地球化学流动观测工作,深入探讨构造地球化学时空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的关系,剖析活动构造带流体地球化学异常成因机理。这些重要的研究工作,不仅为我国大陆地区地震趋势研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而且对提升活动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监测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强化我国大陆活动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地震活动监视能力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三、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陈志同志能够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持党员标准,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在工作中也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织分配,团结同事,勤勤恳恳,多次被预测所评为年度考核优秀,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年轻的硕士生导师,他注重师德,学风严谨,一丝不苟,对科研工作要求严格,以身作则,注重对年轻人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对省局的年轻同志的业务技术也是不吝授业。

陈志同志是一位爱岗敬业,学风严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争先创优,乐于奉献,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优秀地震工作者。他吃苦耐劳,治学严谨,责任感强,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处理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业务精湛、品德优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甘愿奉献青春、奉献汗水为国家地震事业献身队伍中的一位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