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付出才能换来工作的成绩

所谓“付出”,我们直观的理解就是付出辛勤劳动的意思。我与吉安琪同志共事是从三年前开始的,我们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一言一行,在他身上对“付出”两字的理解得到充分印证和体现。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说说我们身边的党员。

2016年底,吉安琪同志从计划财务部轮岗到离退办,任副主任并被任命为离休支部书记,其实,早在2006年至2010年他就在此部门工作了近四年,可以说,离退办现在许多工作程序都是那时打下的基础,包括现在正在使用的“离退休干部资源库”,据我们了解,是他自己经过近两年的日日夜夜,不辞辛苦多方收集资料建立形成的,可以说这个库资料丰富,使用查询极其方便灵活,有的老同志的资料单位人事部门还要从这里去查询,改变了原来卡片式的管理模式,这个库已连续使用了近十二年,中途已更换了四任部门领导都在延续使用。

在完成以上工作后,他独立思考提出为老同志文化生活开创一片新的视角,提出出版文字专刊提议,此建议得到当时局离退休办公室主任王霞的同意与支持,于2008年底创刊了《震苑晚晴》季刊杂志,这本杂志现已连续出版了十一年,为全局系统1200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送去精神文化食粮,得到了全国地震系统老同志的认可与肯定,他本人一直在编辑部任责任编辑到现在,现此刊自2018年起正式为我所主办和承办。

我所的文化丛书《预测之心》出版工作是个非常艰辛的历程,六年前,通过全所老同志的征文活动,组稿了19篇文章,离出版文字数量和质量要求均还有很大差距,再次回到离退办工作的吉安琪同志积极承担起这份工作,通过他对老同志的了解,又继续征文了7篇文章,终于使丛书达到了出版社所要求,现已即将印刷出版。这本代表全所离退休干部的文化丛书,是上辈人对地震预报的经验总结,是对现代地震工作者的一本教课书,只有传承,我们地震事业才能有希望,传承是永远的主题。

2019年2月,所领导根据工作需求,又委派他赴大兴黄村科研基地工作,这是项艰苦费力的工作,但就上班路程来讲就听的吓人,从市里赶赴上班地点单程就是40公里,往返80公里,听起来就是“累”和“远”,而且这是每天每重复往返,能坚持下来就不容易,更不要说天气和自身身体的客观条件,但他们坚持下来了,每当问起他们累不累?他们总是说这是应该做的。并在工作半年之后,听到了他们对工作的进展,7月该项目得到北京规划和自然委员会的正式批复立项,而且,近期临电工程和观测井房已顺利竣工并投入观测,另外六项立项手续已通过,离正式开工越来越接近,这些与他们每天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做为离休支部的书记他已连续二届连任,根据离休干部的工作特点,每次收取党费他都主动上门收取,每当听到他们得病的消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和家里探望她们,带去所领导和单位对她们的关怀,老同志不辛去世,他都会主动与去世家属联系,代表单位为他们服务,得到老同志的认可和表扬。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和重复,但是贵在坚持、贵在思考、贵在行动,他在部门副职领导岗位上已工作了十年,不论什么岗位,他都能坚守岗位,起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同志做表率,积极主动工作,为预测所的整体科研工作做出应有贡献,我们深这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我们深知只有全体职工的集体付出,研究所才能更上一个台阶,身边的榜样许多,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愿通过我们的“付出”换来研究所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