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袁小祥
性别: 男
出生日期:1983年6月
籍贯: 江苏姜堰
现任职称(职务):副研究员
电话: 010-88015736
E-mail:yuanxx@ief.ac.cn
兼职情况:
中国地震学会应急专委会委员
教育背景:
2002-2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士
2008-201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硕士
工作经历:
2018-12以来,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4-11至2018-1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1-07至2014-1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研究方向及领域:
研究方向基于天空地多源信息的地震灾害及地震工程应用研究,主要领域包括地震应急、遥感灾害评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震害模拟、多源遥感信息提取、人工智能应用等。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课题):
(1)宁夏科技厅,省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面向地震风险感知的建筑物数字镜像提取关键技术研究,2024-07至2027-06,在研,主持(省部级)
(2)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3FY10150405,大地震次生灾害收集整编,2023-11至2027-10,5万元,在研,主持(国家级,第二负责)
曾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
(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业务科技支撑项目课题,CEAIEF2022050505,基于精细模型的西昌市地震灾害评估技术研究,2022-05至2023-12,主持(省部级)
(2)国防科工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民用部分)专题,31-Y30F09-9001-20/22-09,高分卫星遥感城市高层建筑地震风险评估应用示范,2021-01至2022-12,主持(国家级)
(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重点项目课题,2018IEF010106,藏东南地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关键技术研究,2018-05至2021-12,主持(省部级)
(4)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7YFB0504104-01,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监测与评估应用示范,2017-07至2021-12,9,主持(国家级)
(5)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任务专项,201906291233,重防区:人口时空分布模型与十年尺度分布预测研究,2020-01至2020-12,主持(省部级)
主要代表性论著:
(1)Zhou Qinyun, Yuan Xiaoxiang. The Time-Dependent Method for Probabilistic Fault Displacement Hazard Analysis (PFDHA-td) [J], buildings, 2024, 14(12): 3867
(2)姚迪, 袁小祥, 林旭川, 丁香, 余思汗. 基于手机位置信息的高精度动态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研究—以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为例[J], 地震工程学报, 46(6):1494-1500
(3)袁小祥, 林旭川,窦爱霞, 王书民, 张雪华, 肖本夫, 刘智. 基于震前高分影像和震害仿真的建筑物震害快速评估:以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2023, 66(4):1438-1447
(4)肖本夫, 袁小祥, 陈波, 张露露, 梁远玲, 祁玉萍, 杨璐遥, 刘洋.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典型情景可视化震害定量评估——以四川马尔康震群为例[J], 地震地质, 2023, 45(4):847-863
(5)2016-2025年中国大陆地震危险区与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项目组,2020. 2016-2025年中国大陆地震危险区与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M],中国地图出版社(袁小祥,丁玲. 第11章,人口、经济时空分布研究)
(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24. 2021-2030年中国大陆地震危险区与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M],地震出版社(第7章,承灾体暴露度与地震易损性)
科研成果奖励:
(1)高分专项卫星应用优秀成果(应用案例成果)一等奖: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救援与现场调查高分遥感应用案例.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高分观测专项办公室、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联合颁发. 9/11,完成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2023年8月。
(2)高分专项卫星应用优秀成果(信息服务成果)三等奖:高分遥感智能提取建筑物产品.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高分观测专项办公室、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联合颁发. 2/6,完成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2023年8月。
最后一次更新日期: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