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 7.4 级地震科学考察报告

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22日16时,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考启动,在中国地震局党组领导下、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指导下,由地震预测研究所、青海省地震局牵头组织实施,指挥长:张晓东、杨立明;副指挥长:丁志峰、何宏林、王海功、马玉虎。牵头单位联合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台网中心、第一监测中心、第二监测中心、江苏省地震局、湖北省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和同济大学等单位,成立临时党支部,近130人于5月22日至6月15日开展地震科学考察工作。

本次地震科学考察的主要科学问题:①从地质学、地震学、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研究地震发震构造,推动完善我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理论;②对地震发生于十年尺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和年度危险区以外的原因进行分析,完善相关危险区确定技术方案;③对4号危险区地震趋势的影响。

根据上述科学问题,本次地震科学考察任务如下。

(一)野外地质调查(青海局王海功、预测所李文巧、地质所李涛负责,青海局姚生海、李智敏、殷翔、盖海龙、李鑫等参加)

现场开展地震断层和地表破裂带调查,研究同震地表变形(破裂)与地震灾害分布,判定发震构造和变形机制,给出震区地震地表破坏与构造变形(破裂)分布图。

(二)强地面运动与工程震害调查(工力所温瑞智负责,地球所胥广银、青海局蔡丽雯、绽蓓蕾、刘炜、万秀红等参加)

对震区进行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地质灾害、工程震害进行调查,给出地面运动峰值参数(PGA和PGV)分布图和地震烈度分布图,实现对主震地震动场的构建;基于震害分析资料,对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和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和研判,服务韧性城乡建设;校核与修订灾区地震区划图,服务灾区恢复重建工程。

(三)地震序列研究(预测所张永仙、赵翠萍、王武星负责,地球所房立华、青海局屠泓为、李延峰、张晓清、黄浩、许正霖等参加)

开展地震现场流动观测,分析处理地震观测资料,通过地震序列精定位、震源机制解给出余震序列精定位空间分布图,描绘地震破裂过程,判定地震序列类型、发展趋势及对周边区域、中国大陆重点地区强震危险性的影响,加强对触发地震的监测分析,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强震发展趋势。

(四)地震深部构造环境研究(地球所常利军负责)

利用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对震源区地下结构和深部构造环境进行成像研究,给出深部结构特征,分析地震发生的深部动力背景。

(五)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变化研究(青海局冯丽丽、刘磊、预测所周晓成负责)

基于震中及周边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流动观测资料,对震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给出深部流体运移特征,研判震后趋势。

(六)地壳应力应变场分析研究(预测所孟国杰、地质所甘卫军、中国地质大学熊熊负责)

基于GNSS等观测手段,计算震前区域地壳应力应变场,观测获取同震变形、震后弛豫变形,研究获取介质粘弹性参数,给出震前震后的形变变化特征。

科考期间,地震预测研究所和青海省地震局承担组织协调和保障工作,指挥长靠前指挥,做好与地震应急响应工作的衔接。指挥部编发《科考工作每日(周)情况》,保证科考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和成果交流。预测所为科考现场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地震局十分重视科考进展,王昆副局长、车时司长及主管领导赴现场指导慰问,组织专家及时总结科学认识,推动相关科技合作。

地震科学考察取得以下发现和认识:(1)玛多地震使NW走向、左旋走滑的昆仑山口-江错断层江错段发生破裂,在地表形成总长160km的破裂带,地表同震位移为1-2m;(2)玛多地震使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应力积累水平升高;(3)工程震害调查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大脉冲和强竖向分量是导致此次地震桥梁震害的主要原因;(4)未来1年需注意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和南天山至西昆仑交界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科考获取了一批野外调查和观测数据,将促进地震活动地块划分、地震危险区确定和区域地震趋势等方向的科研与业务活动,并为争取国家科技资源持续深入研究提供良好基础。同时,这次科考以实战方式探索了面向业务化的地震科考的组织体系和队伍编成,与震后应急响应协同、前后方双指挥长机制、信息报送等实践,将为后续地震科考实施提供借鉴经验。

图片25.png

5月22日16时,云南漾濞6.4级地震、青海玛多7.4级地震科学考察启动会在地震局东418会议室视频召开

图片26.png

6月3日下午,王昆副局长在张晓东、杨立明指挥长陪同下,考察震中区黄河乡震害和灾后恢复工作,同时对地表破裂带进行现场考察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 7.4 级地震科学考察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