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曹建玲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1年8月
籍贯:甘肃省敦煌市
现任职称(职务):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副研究员,博士学历
电话:010-88015643
E-mail:cjl@ ief.ac.cn
教育背景:
1999-2003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士
2003-2009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9年7月至今,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室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及领域:
主要从事地壳形变和断层变形观测资料分析及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在地壳变形数值模拟工作有长期工作积累,开展过壳幔流变性质计算、地震变形及应力数值模拟、前兆异常机理模拟研究。目前从事断层变形和区域应力场数值模拟等研究。
曾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41974111),红河断裂中南段和邻近断裂带现今地壳变形模拟研究,课题负责人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项目编号2017YFC1500502-02),基于地壳形变资料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技术方案,专题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1104057),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课题负责人
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14IES010201),川滇地块东边界带中部实验观测与强震危险段预测综合研究——地形变综合观测实验与动力过程模拟研究,课题负责人
5.新疆精河6.6级地震深入科学研究项目专题(课题编号60177908),精河6.6级地震造成的应力调整模拟,专题负责人
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部门任务专项(编号2017IEF0301),2017年度全国强震趋势与重点区域震情跟踪研究,课题负责人
7.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并行有限元软件及接口完善,项目负责人
8.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项目,首都圈地区主要活动断层现今运动和变形特点研究,项目负责人
主要代表性论著:
1.Cao Jianling, Wen Xueze, Long Feng, Yang Yonglin, Su Qin. Surface reverse afterslip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t Yingxiu, Sichuan, China: A case of velocity-strengthening fault friction at shallow depths,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22, 225
2.曹建玲,王辉,刘晓霞,张晶,石耀霖. 川滇主要断裂带应力应变积累速率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初步 结果, 地球物理学报, 2024, 67(5): 1839-1852
3.曹建玲,张晶,闻学泽,冯蔚,石耀霖. 由km尺度的跨断层基线测量断层近场运动与变形——川滇块体东边界2个场地的初步实验, 地震地质, 2020, 42(3): 612-627
4.李惠玲,曹建玲,洪敏,张晶,李颖. 华北北部跨断层形变特征与地震预测效能回溯性分析,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4, 44(12): 1240-1249
5.李惠玲,曹建玲,魏文薪,新疆精河2017年6.6级地震对2018年5.4级地震的应力影响分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1,41(12).
6.王辉,曹建玲,田勤俭,新疆于田地区地震活动与强震间的应力转移,地震,2021,41(14~28).
7.曹建玲,石耀霖,张怀,王辉,青藏高原GPS位移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顺时针旋转成因的数值模拟,科学通报,2009(02):224-234
8.曹建玲,张晶,王辉,方颖,首都圈跨断层形变反映的断层活动方式及其成因探讨,地震,2011,31(04):77-85
9.曹建玲,白淑芳,姜正义,隆尧地裂缝形变特征及成因分析,华北地震科学,2015,33(2):13-19
10.曹建玲,张晶,王辉,方颖,首都圈现今断层活动方式的数值模拟,地震,2013,33(03):116-123
11.曹建玲,王辉,张晶,青藏高原下地壳流动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地震,2013,33(04):55-63
12.曹建玲,贾晓东,李腊月,畅柳,华北地区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综述,地震,2016, 36(4):61-75
13.曹建玲,王辉,武艳强,刘晓霞,张晶,1991~2004年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动态变形特征,中国地震,2014,(03):399-408
14.曹建玲,张晶,王辉,静态应力触发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讨论—以玉树地震为例,地震,2012,32(4):83-91
15.曹建玲,石耀霖,河道型水库蓄水诱发地震的数值模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28(01):19-26
16.曹建玲,石耀霖,地表温度年变化对地应力和地倾斜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5(3):303-308
科研成果奖励:
2016年获得中国地震局2016年度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5),成果名称:《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2014年度地震趋势预测及震情跟踪研究》
研究生培养:
作为副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