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罗钧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8-10
籍贯:云南普洱
Email:luojun@ief.ac.cn
现任职称(职务):副研究员
兼职情况:
1. 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地震科学组秘书长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3.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震学科技术管理组应急产出部专家
4. 《地震》期刊、《地震研究》期刊审稿人
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副导师
教育背景:
2006/09–2010/07 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 ,理学学士
2010/09–2013/07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理学硕士
2013/09–2017/07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21/12 - 至今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7.07 2021.1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及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震源机制反演及应用、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水库蓄水下应力变化数值计算、工业开采区震源参数测定及地震成因机理研究、人工智能震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反演等。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课题):
1. 2024至今中国地震局科技计划项目(504246002A)大震应急产出及业务化,主持,在研
2. 2025年度中国地震局科技计划项目(50425X002X)编写《水库地震监测管理细则》主持,在研
3. 预测研究所业务支撑项目(CEAIEF20240502)《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修订,主持,在研
4.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考察任务,骨干,在研
5. 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地震科学组学科任务,骨干,在研
曾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021YFC30007004-05),主持,已结题
2. 预测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课题(2018IEF010202),主持,已结题
3. 预测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业务支撑课题(2019IEF0706),主持,已结题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业务专项(20250006),主持,已结题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4114),骨干,在研
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9YFC159202),骨干,已结题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4072),骨干,已结题
主要代表性论著: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
(SCI/EI)
1.罗钧*, 左可桢, 赵翠萍*, 唐淋. 2024.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s6.8地震序列特征及发震构造.地球物理学报,67(6):2190-2201. doi: 10.6038/cjg2023Q1011.
2.罗钧*, 左可桢, 赵翠萍*. 2023. 2021年新疆皮山MS5.4和叶城MS5.4双震序列及青藏高原西北缘地震活动特征.地球物理学报, 66(4): 1481-1495, doi: 10.6038/cjg2022P0953.
3.罗钧*, 左可桢, 赵翠萍*. 2021.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震源区震源机制及发震构造.地球物理学报, 64(7): 2362-2373, doi: 10.6038/cjg2021O0352.
4.Jun Luo, Cuiping Zhao*, Jian Lu, Lianqing Zhou,Sihua Zheng(2016). Characteristics of Focal Mechanisms and the Stress Field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173(8), 2687-2710. doi: 10.1007/s00024-016-1350-8.
5.罗钧, 赵翠萍, 周连庆*.2015.2013年8月香格里拉德钦—得荣MS5.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地球物理学报,58(2):424-435,doi: 10.6038/cjg20150207.
6.罗钧, 赵翠萍*, 周连庆.2014.川滇块体及周边区域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 地震地质, 36(2): 406-421,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4.01.011.
(核心)
7.罗钧,赵翠萍*,汪荣江.2018.定量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与汶川地震发生的关系.地震, 38(2):51-61. 10.3969/j.issn.1000-3274.2018.02.005.
8.罗钧, 赵翠萍*.2012.2012年6月中国大陆3次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地震,32(3):3.
共同作者论文
(SCI)
1.Xu Zhang , Lisheng Xu*, Jun Luo, Wanpeng Feng, Hailin Du, et al.,2020.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17 Ms 6.6(Mw 6.3) Jinghe Earthquake in the Northeastern Tien Shan,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93(4), 1–13, doi: 10.1785/0220190194.
2.Zhengsong Chen, Lei Yi,* Jun Luo, Kezhen Zuo.2022.Joint inversion of InSAR, local seismic and teleseismic data sets for the rupture process of the 2020 Mw 6.3 Yutian earthquake and its implications. Tectonophysics, 827: 229289.
3.Xiangyun Guo, Xu Zhang*, Dahu Li, Lei Yi, Jun Luo. 2022.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llow 2019 Ms 6.0 Changning, China, Earthquake Sequence in the Salt Mining Area.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93(5): 2599–2611.
4.左可桢, 罗钧, 赵翠萍, 陈继锋, 尹欣欣. 2023. 青海门源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和孕震环境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66(4): 1460-1480, doi:10.6038/cjg2022Q0103.
(核心)
5.何应文, 罗钧, 杨建文, 杞应平.2019.云县台倾斜观测资料地震前兆分析与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9(9):971-976, doi:10.14075/j.jgg.2019.09.019.
6.何应文, 罗钧, 王建芳, 徐嘉谦, 彭云峰等.2020. 2015年沧源Ms5.5地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40(增刊Ⅰ), doi:10.14075/j.jgg.2020.S1.012.
科研成果奖励:
2012/1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优秀学生论文
个人荣誉及奖励:
1.2008年度云南大学校级三等奖学金
2.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奖
3.2011年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优秀研究生奖
4.2016年度国家奖学金(教育部)
参加重要国家会议:
1.2024/11 The 15th General Assembly of Asian Seismological commission), Turkey, Antalya, Oral presentation.
2.2018/05 The 12th General Assembly of Asian Seismological commission)China, Chengdu, Oral presentation.
3. 2023/02第一届博鳌防灾减灾国际论坛
4. 2024/02第二届博鳌防灾减灾国际论坛
研究生培养:
硕士研究生1名 在读(副导师)
最后一次更新日期:20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