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藏东北缘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圆满召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召开的"2016年第四届青藏东北缘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于2016年8月9日至11日在西藏林芝鲁朗镇中科院青藏所藏南综合观测站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的另外4个联合主办方分别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承办,超过20家单位约6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国伟教授全程参加了研讨会,并参与了会间和会后的讨论。中科院青藏所藏东南综合观测站副站长王永杰博士致开幕辞并简要介绍了藏南综合观测站,地震预测研究所汤毅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院副院长姚华建教授分别代表各自单位致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裴顺平研究员主持了简短的开幕式。
    研讨会的学术报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高原研究员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吴庆举研究员主持;第二阶段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周元泽教授主持;第三阶段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艾印双研究员和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雷建设研究员主持;第四阶段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裴顺平研究员和兰州地震研究所张元生研究员主持。
    参会专家围绕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做了30个学术报告。

序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

1

从邻区地壳结构探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侧向伸展

郑天愉

2

鄂尔多斯地块基底形成与演化

张成立

3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边演化及深部结构

安美建

4

Lithospheric foundering and underthrusting imaged beneath Tibet

钮凤林

5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青藏周缘地壳地震各向异性

高  原

6

青藏高原中部地质问题及南北宽频带地震观测剖面进展

贺日政

7

祁连山主动源重复探测

张元生

8

利用图像信息法研究青藏块体的潜在地震危险区

张永仙

9

地球化学探测在震情跟踪中的应用研究

高小其

10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孕震背景及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的破裂特征

姚华建

11

利用2015Nepal大地震形变资料评估青藏高原内部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

查显杰

12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与喜马拉雅弧的历史破裂

杜  方

13

尼泊尔地震震源区速度精细结构及构造意义

裴顺平

    学术报告后,研讨会组织了讨论。西北大学张国伟院士对青藏东北缘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是地震活动聚集的中心,是目前几个重大构造带和造山的汇聚地,从深部到地表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还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二是青藏东北缘与华北地块的关系是什么,南北地震带的范围怎样精确划分;三是青藏东北缘与其他地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断裂、分界线。同时,张国伟院士对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希望,建议日后会议讨论的问题逐渐向青藏高原东北缘周缘地区继续扩展,从更大的范围和角度来认识和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美国莱斯大学钮凤林教授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同时建议大家能汇集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寻找新的科学方法来解决目前还未解决的问题,加强合作,共同进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张永仙研究员从地震预报方面提出了对会议的期待,希望地球物理问题与地震预报更好的结合起来。最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委员会李惠民秘书长对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并特别对地震预测研究所、青藏所、中国科大为这次研讨会所做出的努力表示了感谢。
    这次会议在热烈的研讨气氛中进行。通过交流,参会者深化了相关问题的科学认识,碰撞了思想。这次研讨会吸引来自地震局系统内外20多家单位的参会人员,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和地球物理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地球科学问题,并已形成学界共识。会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和2000年的大滑坡现场。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数字地震学应用研究室高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裴顺平研究员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筹划和组织了这次研讨会,预测所数字地震学应用研究室王琼助理研究员代表预测所参与了这次研讨会的组织。预测所高原研究员、付广裕研究员、王峻和王琼助理研究员、博士生肖卓、硕士生张艺在会上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明"青藏东北缘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已经在学界形成了一定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