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所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立即开展中国台湾花莲7.3级地震次生灾害评估

2024年4月3日上午7: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外海发生7.3级地震,震后2小时内发生9次震级大于5级的余震,最大的余震为震后13分钟的6.5级强余震。地震造成十多人死亡,此次地震是距1999年9月21日集集7.6级地震之后,对台湾影响最大的一次强震,许多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层建筑震感较为强烈。

根据初步分析,此次花莲地震发生在一条走向NNE,倾角58°,倾向SE的断层面上,破裂规模约100 km,震中位于破裂区的南端,属于逆冲型的一次破裂事件,余震在主震发生后往北延伸。根据震中破裂区在地表的投影,此次地震主要影响的陆域(岛上)范围集中在花莲县和宜兰县的台湾中央山脉的东侧区域。

花莲地震发生之后,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启动大震应急模式,震后2 h获取了震区的GF-6卫星影像,4月4日先后获取了GF-7、GF-1b的震后影像数据,为快速了解震中区的同震滑坡空间分布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图片1.png

图1 震前、震后花莲通往台中的翻山公路沿线的同震滑坡分布影像对比

在震后高分影像上厚云层遮盖外的区域,能清晰看到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分布情况。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高分二期地震行业应用示范项目组人员通过震前、震后影像对比发现:

1.此次地震触发的滑坡主要集中在台湾中央山脉主分水岭以东的区域,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范围与余震分布的核心区较为一致;

2.花莲地震触发滑坡的主要类型为坡面碎屑流,表现为较为破碎的基岩岩体在强烈震动下,部分滑落的岩块沿着坡面快速滑落至坡脚进行堆积,同时引发所在坡面一定范围内空中的粉尘快速增加,导致局部能见度大为降低(图1b左侧);

3.大量新发生的同震滑坡的出露在震前就存在的不稳定坡面以及因公路切坡形成的大量人工切坡面上,地震滑坡堆积物导致花莲以北通往台中和宜兰的山区公路多处中断(图1a),其中通往宜兰的滨太平洋公路沿线发现大量的基岩崩塌,部分崩塌物质滑落至太平洋(图2)。从目前获取的影像上来看,地震触发的滑坡主要集中在山地地区,这里的人口密度较小,因此地震导致的同震滑坡对灾后应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公路交通线的恢复方面。

图片2.png

图2花莲通往宜兰的滨太平洋的公路沿线的基岩崩塌灾害较为严重

后续将收集更为丰富的震前震后影像,开展此次花莲地震滑坡完整空间分布的分析工作。

撰稿:徐岳仁

审核:窦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