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海城地震成功预报50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地震预报科技攻关决心,探讨新时代地震预报工作路径,扩大中国地震科技影响,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动力学与强震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联合主办,多家单位协办的海城地震50周年地震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7月8日至11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成功召开。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辽宁省副省长、党组成员王利波,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主席Michelle Grobbelaar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倪岳伟主持开幕式。
此次会议以“攻坚地震预测的国际智慧与共同行动”(International wisdom and joint action for earthquake forecasting)为口号,汇聚地震预测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聚焦三大主题方向,包括地震预测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地震预测的实践和应用、地震预测的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围绕全球大地震成因、特点及地震预测实践探索,研讨破坏性地震及地震预测和风险预测的科学问题,创新成果、人工智能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科研进展与实践经验,共谋地震预测科技发展方向。
此次会议内容设置丰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倪四道研究员,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Harsh Gupta 院士、美国南加州大学John Vidale 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Gregory Beroza院士、意大利科学院Vladimir Kosobokov院士参会交流。会议期间还举办多场双、多边会谈会晤,进一步深化防震减灾领域的国际合作。
会议将形成并发布《海城倡议》,包括深化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及在灾害风险减轻(DRR)的应用的科技创新;应用新技术于地震监测、建模及多尺度地震危险性评估;不断改进地震预测的实践等内容,是海城地震50周年地震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重要成果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地震预测研究领域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对于进一步凝聚智慧,深化防震减灾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防震减灾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