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席继楼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69年04月19日
籍贯:甘肃省镇原县
现任职称(职务):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地震监测预测系统评估设计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民建北京市海淀区委地震局支部主任委员。
电话: 010-88015086
E-mail:xjl@ief.ac.cn
兼职情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地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编委;
《中国地震》、《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震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教育背景:
1995-1998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理学硕士。
1987-199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工程系,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98年至今,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分析预报中心),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1991年-1995年,国营长风机器厂科学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及领域:
长期从事地震观测方法、观测技术及标准化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六十余篇,负责和参与完成了地电阻率、地磁场、地电场、电磁扰动、重力、光纤应变、地倾斜、地下流体等多款地球物理观测仪器的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示范性应用等工作,系统性开展了我国地震电磁学所属相关手段的观测对象及观测要求、观测原理和测量方法、观测技术系统、观测环境、数据产出及信息识别处理等方面研究工作,多次荣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优秀成果奖项,为我国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开展地震监测预测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撑。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课题):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力波探测”专项项目所属课题(课题编号:2022YFC2204301),高精度星载温度测量传感技术,课题参加人。
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点项目所属课题(课题编号:CEAIEF2022030103),基于卡壁安装方式研发新型分量应变测量仪器研制,课题参加人。
曾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课题):
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项目编号:CEAIEF20220501),地震监测站网综合评估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
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21IEF1207),地震监测站网评估方法及技术流程研究,项目负责人。
3.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项目编号:2019CSES0115),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标准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所属课题(课题编号:2018YFC1503704),新研发观测设备的对比试验与入网技术规范,主要参加人。
5.中国地震局任务专项(项目编号:404186001),地震地电观测方法//地电场观测,项目负责人。
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编号:2014IES0101),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邻近地区的实验观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主要参加人。
7.中国地震局任务专项(项目编号:2013-26),全国地电观测台站典型干扰分析,项目负责人。
8.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编号:无),地电场信息提取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9.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0808029),新型全方位自然电场观测(传感)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10.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4EDA71000),数字地震前兆观测地电方法标准,项目第二负责人,课题负责人。
1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课题(项目编号:KJB2003-16),地震专用仪器分类与代码,课题负责人。
12.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专题(项目编号:2004BA601B02-03),小型化低功耗地电场仪器实用化研究,专题负责人。
13.国际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子专题(项目编号:2001BA601B03-02-01),适用于现场机动安装、便于安装、小型化、低功耗的地电场观测仪器研制,子专题负责人。
主要代表性论文/论著/标准:
1.席继楼,胡祥云,付广裕,等.T/SSC 3-2024 欧弗豪泽多参量磁力仪 通用技术规范[S].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中国地震学会.2024.04.
2.席继楼,赵家骝,高尚华等.长周期地电场变化特征及机理——以都兰地震台为例[J].地震地质,2023,45(05):1092-1111.
3.席继楼,赵家骝,高尚华,等.玛多Ms7.4地震前后地电场变化信息处理及趋势性变化特征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3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1097-1098.
4.席继楼,孙汉荣,薛兵,等.地震监测站网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地震,2022,42(4):149-158.
5.席继楼,赵家骝,高尚华,等.青海玛多Ms7.4地震前后秒采样地电场动态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22,65(02):580-593.
6.席继楼,赵家骝,高尚华,等.地电场秒采样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42(S1):203-204.
7.席继楼,薛兵,孙汉荣,等.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标准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02):44-49.
8.席继楼,陈敏,董蕾,等.长宁M_S6.0地震前后地电场秒数据变化特征研究[J].地震,2020, 40(04):129-143.
9.席继楼.地电场观测方法与观测技术研究.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J],2019,40(02):1-20.
10.席继楼,庄楠,刘超等.自然电场全方位观测试验与地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地震,2018, 38(04):49-61.
11.席继楼,关华平,刘超,等.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变化分析与研究[J].地震,2018, 38(02):117-126.
12.席继楼,赵家骝,刘超,等.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31(06):2690-2699.
13.席继楼,关华平,刘超,等.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地电场观测数据变化分析[J].地震,2016,36(02):1-13.
14.Xi J L, Guan H P, Liu C, er al.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change of the observed geo-electric field data at Lhasa geomagnetic st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Nepal MS 8.1 earthquake[J].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6,30(04): 526-541.
15.席继楼,赵家骝,关歆莹,等.地电场观测中的工频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地震,2015,35(04): 53-63.
16.席继楼,赵家骝,刘超,等.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142.
17.席继楼,宋艳茹,胡明朝,等.全方位自然电场观测方法和观测技术研究[J].地震学报,2013, 35(01):94-107+138.
18.席继楼,蔡晋安,钱家栋,等.DB/T34-2009 地震地电观测方法 地电场观测[S].北京:地震出版社,2010.05.
19.席继楼,米玛,旦增,等.当雄Ms6.6地震前后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9,30(z1):8-15.
20.席继楼,邱颖,刘超,等.电极极化电位对地电场观测影响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29(06):22-26.
21.席继楼,谭大诚,叶青.中强地震前后地电场观测数据变化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152.
22.席继楼,赵建和,陈志遥,等.DB/T26-2008 地震观测仪器分类与代码[S].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05.
23.席继楼,赵家骝,王燕琼,等.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J].地震,2002(02):67-73.
24.席继楼,赵家骝,王燕琼.大地电场测量系统中的特殊抗干扰技术[J].电子技术应用, 1999(12):30-32.
25.席继楼.闪速存储卡扩展内存技术[J].电子技术应用,1998(02):19-20.
26.谭大诚,席继楼,张慧,等.地电场水文地质因素及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逐日计算[J].地震学报,2013,35(01):36-49+137-138.
27.宋艳茹,席继楼,刘超,等.一种Pb-PbCl_2不极化电极试验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32(06):97-103.
28.李晓鹏,席继楼,关华平,等.地电阻率井下观测装置抗干扰能力实验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1,32(05):66-71.
29.史红军,席继楼.吉林地区地电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J].地震,2011,31(04):125-132.
30.李晓鹏,席继楼,刘超,等.多重自相关在微弱低频电磁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1,32(04):44-49.
31.胡明朝,席继楼,刘超,等.地电场观测的低功耗技术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1, 32(01):71-76.
32.邱颖,席继楼.小波方法在地电场干扰处理中的分析研究[J].地震,2009,29(02):57-63.
33.张颖,席继楼.区域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8(03):29-34.
34.毛桐恩,席继楼.大地电场观测资料与地震电信号提取技术[J].地震,2007,27(s1):155-159
35.毛桐恩,席继楼,王燕琼,等.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99, 42(04):520-528.
36.杜学彬,席继楼,谭大诚,等.DB/T18.2-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电台站 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S].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05.
37.钱家栋,席继楼,赵家骝,等.DB/T29.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仪 第2部分:地电场仪[S].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11.
38.谭大诚,赵家骝,席继楼,等.青藏高原中强地震前的地电场变异及构成解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2,55(03):875-885.
39.谭大诚,杨立明,席继楼.基于地电场的裂隙水主体渗流方向两种计算方法及意义[J].国际地震动态,2012,(06):264.
40.谭大诚,赵家骝,席继楼,等.潮汐地电场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53(03): 544-555.
41.王兰炜,赵家骝,席继楼,等.曲线拟合法在地电场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03,(02):37-41.
42.谭大诚,张世中,席继楼,等.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稳流电源技术的发展[J].西北地震学报,2001,(01):83-88.
科研成果奖励:
1.2021年,从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建设到中国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起步,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科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8.
2.2017年,网络化低功耗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3.2011年,地震地电观测方法系列标准研究与编制,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
4.2007年,GB/T19531.2-2004地震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2部分:电磁观测,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排名第5.
5.2006年,《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电磁观测》标准编制,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
6.2003年,ZD8B地电仪研制与应用,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
7.2002年,地电场观测仪器研制,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1.
8.2002年,实用化水位传感器及其标定装置的研制,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4.
个人荣誉及奖励:
1.民建北京市委2022年度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2.民建北京市委2015-2018年度优秀会员。
3.民建北京市海淀区委2017-2018年度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4.民建北京市海淀区委2013-2014年度优秀会员。
参加重要国家会议:
1.2024年度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24),2024年10月19-23日,福建省厦门市。
2.2023年度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23),2023年10月14-17日,广东省珠海市。
3.2017年度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2017年10月15-18日,北京市。
4.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2016年度科学大会(AOGS-2016),2016年7月31日-8月5日,北京市。
5.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2012年6月25-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研究生培养:
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
最后一次更新日期:20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