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同时也留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地震的短临地震预报的成功记录。为进一步总结海城7.3级地震预报的成功经验,正视地震预测的实际困难与提炼相关科学问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简称预测所)联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辽宁省地震局,于2025年2月3日至2月6日,在辽宁省海城市联合召开“地震震源物理前沿暨海城7.3级地震学术交流会”。会议由辽宁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承办、海城市应急管理局协办。
辽宁省地震局杨振宇局长、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齐诚副司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郭建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学会姚华建副理事长、预测所房立华副所长、海城市常务副市长刘哲致辞。强调本次交流会是落实中国地震局党组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海城7.3级地震50周年纪念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拟于7月份举办的“海城地震50周年地震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国科学院陈晓非院士向大会致信、倪四道院士出席并高度评价此次会议。
会议总结和回顾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预报的成功经验,聚焦震源物理及地震学的前沿进展,深入探讨发震构造和动力学机制,梳理地震预测和震灾防御等相关科学问题。预测所房立华副所长作“海城地震50周年地震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筹备和工作进展”的报告,高原研究员作“1999年岫岩地震S波分裂参数分析的启示”的报告。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香港中文大学等十余所知名高校,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震局系统的多个研究所,辽宁省地震局和海城市应急管理局的多位专家参会交流。
撰稿人:李莹 高原
审稿人:孟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