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专项规划(2023-2035年)》,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服务国家防震减灾战略需求,2025年7月18-21日,由中国地震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地震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防灾减灾人工智能分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联盟中国委员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精密大地测量与定位全国重点实验室、地震预测与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人工智能地震学”研讨会在湖北恩施隆重举行。
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地震局系统、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加州理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等70余家国内外顶尖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设置大会报告、天然地震学分会场、勘探地震学分会场、专题研讨及海报展示五大板块,呈现47场口头报告和20份张贴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地震智能监测预警,围绕地震实时检测、震相识别、预警算法优化等方向,展示AI技术对提升响应速度与精度的进展;震源参数智能解析,聚焦深度定位、断层几何反演、震源机制解算等复杂参数的自动化、高精度提取技术;地震预测与风险评估,探讨机器学习在地震活动性分析、危险性评估及预测模型构建中的创新应用;勘探技术革新,集中展示物理机制驱动的智能反演、地震信号去噪、储层智能表征等勘探领域前沿成果。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数据集制作与共享、算法评测和培训,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照片直播超过4.5万人次,会议报告网上浏览人数超过3万多人次。“人工智能地震学”研讨会自2019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科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目前已成为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