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做贡献”主题优秀征文之一

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室党支部

2021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它的一百岁生日。时针拨回到100年前的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学习党史中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是每位党员的修身之本。

作为一名地震人,党史的学习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震救灾史的学习,让我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生过多次大地震,让我触动最大的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震后6天之内中国政府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146.16万顶、被子481.76万床、衣物1410.13万件、燃油118.31万吨……,这一个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高效的统筹协调能力,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多次战胜无情的大地震,表现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以人为本”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提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新时代对中国地震人提出了新要求——防震减灾。而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震样本数少及地震孕育过程复杂,地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科学难题。作为地震预测科研工作者,在质疑声中,我们更应当坚定信念,夯实业务能力,潜心钻研地震孕育机理,在观测分析和理论模拟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发展地震预测技术,为科学客观识别地震前兆异常提供依据,通过一代又一代地震人的不懈努力,推动地震预测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