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室党支部
通过翻阅很多书籍,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冲破国民党上百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湿地,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
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道路,在川滇开始温泉流体地球化学流动监测,深入大凉山,翻过四姑娘大雪山,徒步走过红原湿地;在理塘海拔4000米地区,克服高原反应。在野外考察当中,践行红军长征精神,克服种种困难,获得了大量的野外流动监测数据,为温泉流体地球化学地震短临预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2018开始,我们在川滇进行水文地球化学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开展群测群防监测方法,亲密团结当地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对地震短临预测能取得大的突破有坚定的信念。面对地球化学地震短临预测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2019年,采用温泉水文地球化学连续监测和温泉气体地球化学连续监测,取得了大量的温泉流体地球化学地震短临预测前兆震例,推进了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把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短临监测方法推广到西藏和新疆;在珠穆朗拉玛峰附近布设了温泉定点采样监测点;在地震非常活跃的帕米尔高原,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建设了温泉气体连续监测站;为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